1. 首页
  2. 副业经历心得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共652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4分钟。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本文共计6320字,焦点效应。

这是智远的第088篇成长笔记的分享。

“你没那么多观众别把戏份加的太足”。

年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深思熟虑”,当然这是一件好事,也是自己迈向成熟的一步。

智远也经过这样的阶段,但是我在社群中和朋友沟通,发现了现实中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多数人会出现深思熟虑后的“顾虑太多”这种情况。

我调查了身边几个朋友,他们这样说:

我想做短视频,可是怕“上级领导”知道我做副业后,会批评我,特殊期万一再给我一个绩效不合格怎么办?

我想注册一个公众号,写写笔记,担心老板知道自己私下时间搞内容创作了,公众号的名字都不敢用自己的,甚至写出之后,我都不敢发朋友圈,怎么办?

工资太低了,我看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兼职做微商,我也想做个副业赚点外快,缓解下生活中资金紧张的情况。

可以微信中全是自己公司的同事和领导,每次发还得屏蔽他们,万一一次不屏蔽,他们看到,我又要被批评了。

随意的一调查,得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回复,我也遇到过上面这样的情况,曾经我也很是纠结。

有的时候,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却因为顾虑太多,而让自己难以起步,最终错过了黄金的时期,怎么办?今天智远和你一起聊一聊,你可能陷入了“焦点效应了。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01“比你厉害的人早已放下脸面”。

我们要知道,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自己只是一个素人,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内心戏”,故意的给自己贴太多标签,其实他们都不在乎你的。

真正的内心强大是懂得人情世故,依然敢于放下面子和所有难看,去追求自己想到的,才值得佩服。

蘑菇租房联合创始人龙总的朋友圈:我朋友圈有一个微信好友是蘑菇租房的联合创始人龙东平先生,我非常的佩服的,尊称为老师,我经常去偷偷的翻看他的朋友圈,去看他分享了什么,自己然后就去学习。

他应该是拿到了微信视频号的内测,有一个视频号交流群,他每天都把自己录制的视频号发到群中。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开通权限,就每天看他们分享,我突然觉得他不像一个CEO,居然这么接地气,还这么毫无顾虑。

每个人微信中谁不认识几个大佬啊,对吧,但是往往很多大佬,老板的朋友圈都是“三天可见”,这也可以理解,怕舆论影响,怕自己的发出去的某个信息被利用。

当然也不排除很多人,自己放不下身段,觉得这些“视频”啥的都是小伙子,小姑娘们玩的,和我不一个段位,玩了拉低身段。

而他不是,他给我的感悟影响是,一个老板,每天工作那么忙,自己依然坚持录视频分享,晒笔记,专业,玩新颖的东西。

你看,他们只是喜欢,很单纯的兴趣爱好,敢于把自己热爱的东西分享出去,每天想干嘛干嘛,随意的放飞自我,这种方式,让自己摆脱了“焦点效应”心理,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的时候,我们想做某件事情的顾虑,多半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给自己的“内心”设定了一道障碍,这个障碍叫做自我保护,生怕自己做不好,被别人嘲笑,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多观众。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配图仅供阅读体验)

朋友圈卖货的大佬们:苏宁副总裁朋友圈“卖内裤”,这个新闻想必在过年的时候你已经看到了,有的人或许在看到新闻那一刻还在“暗自嘲笑”,一个副总裁都去卖货了,不要自己的脸面了。

经过观察和调研了一下,在生活和工作中,敢于放下面子去奋斗的人,多半都不会太差。层次越高的人,越“不要脸”,越“不要脸”的人,活得越精彩。

层次越低的人,越好面子,越好面子的人,往往活得很糟糕,以前不觉得,现在深以为然。

身边那些想做微商,还怕发朋友圈,麻烦别人的人,第一步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考虑别人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成年人往往多半看中价值的互换。

你发了东西别人不喜欢,屏蔽就好了也没什么损失,如果他觉得你做某个事情自己不能接受,删除就好,毕竟我们不是同路人。

给别人留个位置,方便认识新人,不也是挺好的一件事,不经常更换自己的社交朋友圈,证明一直没有成长,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很多事情,看开了也就不在乎了,不在乎了往往才能放下一切,让自己专注聚焦的做事,才会做的更好。

我翻了下自己朋友圈,卖货的老板们不下一个,桃库存的CEO天天在朋友发动态卖口罩,小红唇的联合创始人梁总天天卖美妆,招代理。

要知道,这些都是那多千万级融资的创业者,我真想劝劝他们能给我种草推荐点其他的吗,我也去拔个草。

一个人“格局变大”从不要脸开始,很多比我们厉害的人,早已放下了身段和脸面,努力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02.“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人有很多种,千千万万行为做派各不同,但是一点,不管怎么样,最终的结果让自己舒服就行,你的世界别人不懂,别人的世界你也可以不懂,所以不必去委屈自己。

我写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前几个月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基本上每天都会写一篇文章,现在也是,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顾虑变少了”,原来“顾虑太多”。

我原来每天熬夜,还要冥思苦想写什么样的题材,如何写,朋友圈的人才会喜欢看,我才有阅读量,才有关注多。

白天我要上班,所以基本都是靠下班时间来创作,写完后都会用心排版,找配图,然后还会考虑要不要分享文章到朋友圈,领导看见了怎么办,会不会说我搞副业。

心里面真的是:“我太难了”,那段时间确实解不开这个谜。

我就找一位老师帮我把把脉,给我些建议,他说了一句话,点亮了我,你不用顾虑那么多,优秀的老板只会激活员工的价值,而不会去打压一个人的价值,尽管去做。

真的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开始反思,我是不是把朋友圈好友的人设看的太重了,我写文章为什么还要考虑他们想要看什么选题,以致于搞的自己都失去了很多生活。

确实,我总是太操心了,当时还考虑着写的内容长一点吧,怕没人看,写的短了吧,我明明自己心里就过不去,因为本身个人就不喜欢快餐知识。

自己用词太犀利的话,还怕读者看了抵触,写出的观点如果不新颖,还怕读者有疑义。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慢慢的我越来越疲惫,甚至有时觉得写作成了我的一个负担,感觉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人关心你。

即使自己几天没有更文章,也不会有人问你是不是没空写了,还是出什么事了?

写作,是件很私人的事情,它仅仅是我的兴趣爱好,就像拍短视频一样,并不能靠它来吃饭。

写作的过程好像一个人在闭关清修,孤独不可避免,但如果写作之外还能有更多的收获,那就是上天的恩赐了。

想明白后,我不再纠结于别人喜不喜欢,甚至于他人的看法,真正喜欢我文章的人,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那一刻起,我把自己所有通讯库上标签也撤掉了,不再屏蔽任何人,真正卸掉焦点思维,敞亮的生活,你不知道有多爽。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不小心把T恤穿反了:前几天和几个朋友聚餐了,年后聚一聚,聊聊天在咖啡厅喝喝下午茶,很怀念当时的场景,然后一个朋友说了一件让我们笑岔气的事情。

他说,前几天上班的时候,不小心在公司把T恤穿反了,然后中午吃饭,去洗手的时候才发现了真相。

整个人尴尬癌都犯了,真想找一个地洞钻进去,最后赶紧去洗手间把衣服调整了回来,才回到座位上。

最可笑的是什么,在公司干了一上午活儿,身边的这些同事一个一个的没有人提醒他,后来坐在位置上,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好像没有太多人在意。

这就是多数人会遇到的心理:“焦点效应”,故意加戏,却发现无人关系,多么痛的领悟。

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就会把自我的价值观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穿反也是一种时尚,任由别人去说又怎么样呢?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我有一个140斤的女同事: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那个做销售的姑娘,写文章的时候,我顺便翻了下她的朋友圈,看她动态,正在晒娃,为她感到开心。

不得不说,人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

2016年我入职那家公司的时候,我的旁边第二天新来了一个女同事,她有140斤,很多人都因为肥胖而不愿意和她相处,领导也对她有所偏见。

我因为坐在她隔壁,她在去了一个月多的时候,我们交流,她说我现在都焦虑了,怕过不了试用期,都是因为这个颜值和肥胖啊,哎,我也不想啊。

记得当时,身边有另一位同事和他说,你在乎那么多干嘛?做销售把自己业绩提升上去,拿本事说话比什么都强,你看那些漂亮的虽然有表面上的优势,但也不一定用心。

你用心把顾客维护好,做好沟通,定期跟踪,单量提升上去,多拜访拜访什么都有了。

从那起,她非常的努力,结果不负所望,月底拿到了自己应有的奖励并且顺利的转正了。

你看,在某些方面,没有人会在乎你的身材怎么样,他们只会注重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了侵害。

只有在慢慢变好的路上不断努力,相信结果都不会太差,这就属于自我心里的焦点效应。

很多时候,原本很简单的生活,很单纯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工作

往往因为我们太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反馈,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自作多情地假想出许多观众,于是就把简单变的复杂了,最后变成了镣铐,影响了自己。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03.“焦点效应背后的思考模式”。

焦点效应,也通常称为社会焦点效应,人们往往都会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它和顾虑太多的底层有很大部分的链接。

焦点效应意味着我们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至少是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看低,往往会直觉的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程度。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焦点效应反映着了我们内心的一种普遍,希望得到别人关注的需求。

焦点效应会给人带来认知上的缺失,上面几个案例可以轻松的看出,一旦认知到焦点效应这个方面会害了自己,就会不断的加以纠正,甚至放弃掉不那么重要的顾虑。

一句话解释就是:别人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在意你。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焦点效应实验:根据网络记载,心理学家吉洛维奇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现,他让某个大学的学生穿上一件名牌T恤进入教室。

穿T恤的学生事先估计会有大约一半的同学注意到他的T恤,但结果却出乎自己的意料,只有23%的人注意到。

当自己某一天回到家中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发型凌乱不堪。

自己心里怎么想,“糟糕,难怪刚才走在路上旁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我,他们一定以为我是一个不注意形象的人”,还是会无所谓的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

某个场景下自己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那么你是否会一直耿耿于怀,不断地埋怨自己的失误,揣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放心吧,其实没有多少人关注你。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生活当中的焦点效应: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同身受过,在上学期间迟到的时候,如果教室有后门,你是不是会弯下身子偷偷的从后门进入,不想被那么多同学注意?

聚会的时候,如果自己的衣服不小心到了污迹,是不是会去尽快的洗掉不想被人发现。

工作午休的时候,自己如果去楼下买了零食,吃的时候是不是会尽量的不发出声音而把身边的人惊醒,都看着自己?

讲真的,其实没有那么多人在关注我们,所以自己大可把这种“害怕被注意到”,或者“害怕被发现”的情绪收起来。

当然,我们日常的顾虑太多,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引起的,不过值得幸运的是,当你知道焦点效应之后,焦点效应对自己的影响就会减少不少。

所以,坦诚的做自己吧,就算自己穿了一条脏兮兮的裤子出现在女神面前也不用紧张,不用遮掩,因为她可能根本不会在意,而被你的颜值所吸引。

焦点效应会经常和透明度错觉一起出现,因为焦点效应是高估了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关注,而透明度错觉则是高估了他人对我们感受的理解而已。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不要成为焦点效应的牺牲品:我再次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你就能理解它的意义所在了,本质就是:“开心做自己”,开心追求自己想追求的,把自己认为的“戏份”给去掉。

成为焦点效应的牺牲品,本质是因为我们都过于太关注自己,或者别人的眼光。

我们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外表和行为,而且很难意识到别人可能并不关注我们,这是一种被成为“锚定与调整”的特殊现象。

我们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来锚定,而又很难调整到跟他们足够远的距离来准确的估计到底别人对我们有多关注。

就像上面那个T恤的实验,当这位心理学家再次测试一次的时候,让这个男生进入教室,告诉所有人这个T恤的牌子之后,人们都不在关注这个男生的脸面颜值了,而是更多的关注短袖。

这个特征同样适用于我自己的经历:

在剪了一个尴尬的发型的第二天,我确信全世界都在指指点点的笑我。

但是随后的四天里,当我已经习惯了镜子里面的面容后,我想其他人也是如我一般看法的,即使他们是第一次看见我的发型。

这让我想到了底线思维,下次你令自己难堪时不需要再红着脸,因为你可能是那个唯一真正关注“自己意外”情况的人。

但是同样,当人们没有注意到你的短袖穿反了,或者没有赞美你在会议上发表意见的时候,也要学会原谅。

很多人不会像你一样去密切关注你的外表和行为,因为他们都在忙着关注他们自己。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04.“顾虑太多难起步”

顾虑太多难起步,背负太多难走远路,是时候学会让自己的心去放一放了。

根据调查,一个人好比是一台汽车,心就如CPU,多数的外界零件损坏都可以通过第三方渠道去修补,而CPU的损坏则需要很长的过程或者较大的投入。

张爱玲经典的一句话:“生活是一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现在智远把它理解为“现如今鸡零狗碎的现实生活里,一样毫无违和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朋友”,从来未离开过你,那就是“烦恼”,身边很少有“不烦恼”的人。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失业的朋友焦虑了:我有一个上海的朋友,前些天我们聊天他说,市场不景气,年后从老家回来,离职了2个月,现在每天晚上睡觉都沉浸在自我怀疑和焦虑中,不知道怎么办?

我告诉他,我也有过这种情况,面对外界,要知道自己是无法控制的,自己掌握不了市场的节奏,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时间。

假设在没有工作的日子中,能否思考下是自身的能力不足,还是因为简历没有做好的原因,其次就是“还不够优秀”。

那么实在不行,就给自己找点增值的事情做做吧,比如阅读,写作,学习这些长期的投资,未来都是遇到下一份机会的“一道门票”。

每天可以尝试成长一点点,说不定会看到另一道风景。

我们千万不要因为顾虑太多,思想的跳跃把自己的包袱做的太重,你的朋友不会关心你离职了未来怎么样,他们可能同样也在经历这样的问题,甚至比这还严重的问题。

比如作为刚创业做老板的自己,在发愁数据上不去,发不出工资的问题,比如年前刚买完房的朋友,年后又离职,在发愁房贷的问题是一样。

大家都很忙,谁都不是有各种烦恼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这种欲望使我们要想尽办法得到满足,就会让自己失去很多东西,比如回头看身边的幸福感等。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我想起了年少的自己:抖音最近有一首刷屏级的歌曲叫做《少年》,高潮部分有句这样的歌词“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多少人在刷屏跟风的背后,可能没有真正的思考过,“自己还是那个曾经的少年吗”?除了岁月给我们带来了形体上的改变,或许我们的心也改变了。

你还记得为什么要出发吗?你还记得毕业的时候的样子吗?

你还记得5年后那个未来自己的状态吗?可能这一切因为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都没有了。

我们越长大,就会越来越成熟,顾虑也就会越多,幸福就会离我们越远,那些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也可能早已经是当年了。

面对社会,生活给我们的巨大压力,让我们容易迷失方向,同时也让我们迷失自己,背负的东西太多,最终难以走远路,可一旦背负过后,再想轻装上阵,又是何其的困难啊。

一件事情想要去做,你总是患得患失,怕得罪人,怕别人不高兴,怕这个,怕那个,可是你想没想过多少人真正的在乎你?

原来我们以为,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渐渐的,你发现你在别人心里并没有那么重要了,是你做事有问题,还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

有句话叫做“自以为是,自作多情,自言自语”,也许这些词形容你,不过分,是真不过分,或者应该说,恰如其分,人心都是肉长的,此肉非彼肉,我们常常活在了别人的眼里。

你别那么累,真的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想干什么就放手去干,希望自己成为“钮钴禄”的你。

最后总结:

一个成熟的人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有一次财经记者问美团的创始人王兴:“你认为别人对你最大的误解是什么?”王兴的回答是:“I don’t Know !” 我不知道,我也不在乎。

他说一流的是“做事”,二流的是“评价别人”和“评价别人做的事”,三流是“评价别人的评价”。

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我们此时的任务是放下面子去挣钱,谋发展。

《阿甘正传》里面有句经典的对话,“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吗?”

所以,别太在意,你没有那么多观众,你本身的模样是最美的,勇敢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才会变的有意义。

能说还能干:你应该学会“正向沟通”思维。(深度好文)

打造“个人基本盘”,才是慢慢“变强”的基础